關于著力解決制約我省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四方面短板的建議
——2019年同心大調研
關于著力解決制約我省現代職業教育發展
四方面短板的建議
九三學社江西省委員會
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有關要求,最近,我省出臺《江西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把職業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為導向,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和專業布局,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調研發現,制約《方案》落地落實還有以下四個方面突出短板:
社會學校家庭對職業教育認可度低
行業企業與學校合作缺乏激勵措施
雙師型教師隊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
財政資金對職業教育投入欠賬較多
為助推我省創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先行示范區,我們提出四個方面的建議。
一、強化政策引導,加快破除職業教育劣循環怪圈
長期以來我國各地普遍受“重普教、輕職教”思想影響,政府、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對職業教育關心支持不夠,一些家長和學生甚至嚴重排斥,認為讀職業院校沒出息、沒面子。加之多年來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一起招考,錄取長期處于高招尾端,不僅吃普通高校“剩飯”,且隨著普通高校招生規模擴大,有的高職院校“剩飯”也吃不飽。我省高職錄取線一降再降,即使低至140分,部分學校還招不滿。
上述主客觀因素,導致職業教育長期陷入“社會普遍不重視、財政投入不足、設施設備短缺老化、雙師型教師缺乏、學校招生困難、生源素質差、教學缺乏特色、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學生學不到真技能、畢業后待遇差、社會認可度低”的怪圈。
建議:
1.確保職業教育招生穩定性和生源保有量。一是堅決落實我省2019年9月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全省縣級中等職業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常住人口在10萬人以上的縣(市、區)至少要建成1所符合標準、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達標中職學校;常住人口在50萬人以上的縣(市、區)要重點辦好至少1所辦學條件良好、辦學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具有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職業學校。使之成為當地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政策。二是在部分教學質量不高的普通高中,對高二學生進行職業教育分流。例如,新余市有普通高中16所,其中一般高中11所,多年來未考取1名二本以上的學校有4所,其他幾所一般高中每年也難考取幾個??山梃b江蘇做法,將部分一般普通高中改辦成綜合性高中,在高二第一學期根據學生自愿實行普通與職業分流教學。三是打破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籍限制,符合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學生可學籍互轉、成績互認,促進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融通。
2.理順職業教育內部銜接和晉升通道。一是按照職業教育類型特點要求,系統構建中等層次、??茖哟?、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二是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劃出更多招生指標,面向中職或高職院校實行自主招生、對口專業招生。三是加快推進普職融合,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選擇適合開展職業教育的專業,進行職業化教育,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能人才。四是支持應用型本科院校和職業教育本科院校培養專業研究生。
3.確定技能型人才應享有的社會地位。一是落實職業院校畢業生與普通高校畢業生享受同等落戶政策,完善高技能人才家庭成員落戶政策。二是落實職業院校畢業生與普通高校畢業生在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招聘中享受同等待遇的相關政策。三是借鑒天津市做法,建立全省統一的職業等級考核中心,推動企業嚴格按職業等級給予員工報酬,以此扭轉“職業院校學生就業與農民工沒有任何區別,學生沒有職業認同感和獲得感”的不良現象。
二、完善激勵措施,調動各方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
多年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等合作仍停留在聘請少量企業專家上課、舉辦企業家報告會、送部分學生去企業參觀實習等淺層次合作,校企雙方還是兩張皮,企業深入參與合作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有:
1.政府缺乏激勵機制。政府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大多停留在“鼓勵”或“倡導”上,既沒有賦予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法定義務,也沒有行之有效的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獎罰措施?!?/span>
2.企業缺乏合作動力。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專項調查顯示,大多數企業認為影響他們參與積極性的原因在于激勵機制不健全。目前校企合作中,企業不僅無法得到明顯實際利益,且一些淺層次合作還會給企業帶來很多麻煩,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甚至可能使企業面臨一定風險。如,按照有關規定,學生在企業實習時若發生安全事故,企業不僅要承擔巨額費用,而且要承擔社會責任、道義責任,甚至法律責任?! ?/span>
3.行業缺乏參與能力。我省很多行業協會大多成立時間不長,自身建設不完善,人財物都短缺,無有效抓手,無法參與到職業教育發展中。同時現行法規條例沒有明確行業協會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應該發揮的作用。
4.學校缺乏市場意識。目前,職業院校普遍存在四大要害問題:一是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需求脫節;二是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太差,需要從頭學起;三是學生實訓計劃不周,給企業生產帶來麻煩;四是職業院校自身技術服務與產品研發能力弱,導致企業缺乏合作積極性。
5.收益缺乏分配機制。校企合作是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合作,公益事業和市場經濟的合作,是跨行業、跨系統的合作,這是職業教育與其它教育的最大不同。企業靈活多變,學校要照章辦事,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面對于資產、收益等問題,學校和教師難免束手束腳,生怕踩“紅線”。
建議:
1.在政府層面。一是出臺校企合作負面清單制度,充分釋放改革活力,鼓勵學校和企業深度融合,放下思想包袱。二是省人大就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責任義務和權利權益作出法律規定。如選派技術人才到學校任技能指導老師、接受學校老師到企業跟班學習、接受學生到企業一線頂崗實習等方面的法律責任,以及企業達到目標要求后,政府應給予的獎補和稅費減免的法律規定。三是積極引導、鼓勵企業深入參與產教融合改革,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點和行業特色的產教融合型企業遴選、建設和管理制度,推動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形成命運共同體。四是出臺支持鼓勵大型企業自辦職業院校的優惠政策,真正做到招生即招工、師傅即教師、車間即課堂、畢業即就業。五是出臺支持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聯合辦學的優惠政策。六是加快建設省級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示范園區,共建共享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使園區職業院校和骨干企業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校企融合發展新格局。
2.在企業層面。一是在全社會營造良好職業教育氛圍,引導企業主動參與校企合作??稍O立“校企合作示范獎”和“企業教育獎”等,對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并取得成果的企業,在樹立企業品牌形象、評估綜合實力、評定信用等級上給予傾斜。二是鼓勵企業冠名培養、訂單式培養,將企業先進生產服務標準轉化為教學標準。三是支持企業參與定制專業、探索雙元制培養、開發課程教材、交換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聯合科研等。四是引導支持企業將研發中心落戶職業院校,開展協同創新,促進企業走“職業教育興企”之路。
3.在行業層面。在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過程中,行業協會發揮著連接政府、企業、學校之間的紐帶作用和連接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橋梁作用。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要注重發揮行業協會引領作用,調動行業協會參與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積極性。行業協會可參與組織管理職業資格證書,并指導職業學校資格證書培訓與考試工作,還可承擔指導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教材編寫、人才需求預測、校企合作程度評估等責任。
4.在學校層面。一是堅持以培養過硬職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為導向,以行業企業技術更新、崗位職業需求為依據,形成具有“地域優勢、名牌優勢、特色優勢”的專業體系和課程體系,真正做到: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二是加強學生實訓計劃管理,避免學生入企實訓給企業生產帶來麻煩。三是提升教師技術服務與產品研發能力,吸引企業主動與學校合作。
三、優化來源渠道,破解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難題
多年以來,國家一直重視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從1995 年首次提出雙師型教師概念以來,先后10余次對雙師型教師的角色定位、知識能力儲備、資格職稱條件與認定等提出意見要求。盡管政策迭出,但雙師型教師隊伍數量和質量均不能滿足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需要。
1.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數量少穩定性差。2016~2018年,我省中職教育雙師型教師占教師總數比例分別為22.3%、28.1%、19.1%。雙師型教師不僅數量不足,而且有的名不符實,不少學校動員普通教師考職業資格證,拿證后即定為雙師型教師。
2.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引進渠道單一。目前,學校雙師型教師大多靠自己培養,從企業引進少。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加職業院校和普通學校一樣,引進人才一般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從實際上看不符合職業院校的現實需求,導致高技能人才因為學歷原因無法引進;二是加收入分配機制不夠靈活。企業高技能人才收入普遍高于學校,到職業院校后收入下降。
3.雙師型教師培養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雙師型教師面臨教學和科研雙重壓力,福利待遇、職稱評定未向他們傾斜,導致自愿參訓動力不足,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弱。培訓缺乏科學制度體系,培訓經費嚴重不足,企業參與積極性差,培訓基地設施設備陳舊,培訓內容缺乏自主性,培訓類型單一,培訓質量得不到保障。
建議:
1.重視從企業選拔專兼職雙師型教師。利用產教融合發展機遇,在企業挑選高素質人才作為職業院校專兼職雙師型教師。整合社會、企業和學校三方資源,使其實質性地參與到師資培養全過程,在各取所需、互利共贏基礎上實現職業教育師資專業化。一是針對現有人事政策在實踐中并不能完全支持雙師型人才引進問題,切實解決“考進來的學校不需要,學校需要的進不來”的現象,加快改革職業院校教師招聘制度,擴大學校用人自主權,開辟企業高工級、技師以上人才引進職業院校的綠色通道,放寬年齡、專業、學歷、職稱等條件限制。二是按照加快推動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要求,盡快修訂職業院校編制標準并核定編制數量,制定職業院校教師準入辦法和兼職教師聘用辦法。三是積極探索職業院校之間雙師型教師互聘互用機制,促進企業高技能人才、工程技術人員、能工巧匠到職業院校兼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提高雙師型教師比重。
2.創新職業教育教師培養模式。雙師型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掌握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例如,澳大利亞要求有 1 年職前培養和專門職業教師資格證,才能成為職業教育教師;德國對職業教育教師不但要求有扎實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有過硬實踐能力,大學畢業生要先工作 5 年,再進行為期 2 年培養并通過職教師資格證考試后,才能上崗成為一名職業教育教師。為此,要加強職業教育教師職前職后培養培訓力度。一是加大對師范生職業教育培養力度,使其滿足畢業后直接任職要求。增加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職業院校大力引進師范類研究生。二是安排教師定期到企業實習,隨時掌握最新技術,加強自身專業素養。三是加強教師職后培訓,嚴格把控培訓質量,依據教師興趣和培訓標準,合理設定培訓目標、內容和方法。
3.建立符合雙師型教師特點的職稱評定制度。一是改革職業院校專職教師職稱評聘辦法。將教學實績、技能水平、技術研發成果等作為評聘重要依據,以此引導職業院校教師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師到企業掛職學習。要突出直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橫向課題”在職業院校教師職稱評聘中的份量,增加對教師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踐的考核要求。二是建立健全職業院校兼職教師職稱評定制度與機制。
4.建立科學的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考核機制。堅持以實踐技能考核評價為主,以理論知識考核評價為輔,摒棄傳統不合時宜的考核評價標準,樹立能力本位思想。將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作為年度考核重要指標,與職稱評定和福利津貼掛鉤。對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將其在學校的教學實踐作為企業的考核內容,并作為職務升降依據之一。
四、創新投入機制,加快解決職業教育資金短缺問題
世界銀行一項研究認為,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生均成本應為普通教育生均成本的1.53倍,而我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生均投入長期倒掛。近兩年,盡管我省建立了逐年增長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職業教育投入有所增長,但依然無法滿足職業教育發展需要。
1.中等職業學校經費保障太弱。省屬中職學校生均財政撥款標準為5000元/生·年,市縣中職學校為3000元/生·年,分別大體只相當于普通義務教育撥款標準的76%、46%。職業院校生均財政撥款不僅包括了維持學校正常運轉的費用,還包括了在編教職工的工資、學校的建設費用、儀器設備購買維修費用等。
2.中職學校學費標準不統一。中職學校分為普通中專、職業高中、職業中專等類別。在歷史上,普通中專分配工作,其他兩類不分配工作,學校之間有區別理所應當。但從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以來,三種中職學校實際沒有任何差別。目前,普通中專學費標準在2200元/年左右,職業中專和職業高中學校標準在600元/年左右。中職學?,F在均實行涉農專業或農村學生個人免學費,學費由財政補助。目前形成了不同類型的中職學校,管理和教學要求一致,但學費差異巨大的現象,制約中職學校發展。
3.高職院校公用經費也捉襟見肘。以我們實地調研的兩所高職院校為例,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人員經費支出占財政撥款49.2%。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人員經費支出占財政撥款49.75%。在財政撥款中,人員經費支出就占去一半,加上辦公經費、學生資助等開支,留給改善辦學條件、建設實訓基地、更新實訓設備等方面的經費嚴重不足,導致在實訓過程中,一、兩名學生操作設備,一群學生在旁邊觀看的現象十分普遍,實訓效果不佳。
建議:
1.建立長效穩定投入機制。一是提高職業教育在教育經費預算中的比例,確保新增教育經費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職業教育發展,使職業教育經費逐步接近并超過普通教育標準。二是落實國家關于“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30%用于中職教育”的政策,逐步提高中職學校生均撥款標準。三是完善成本分攤機制,根據專業特點和培養成本的區別,制定差異化的高等職業院校學費標準和生均撥款制度。四是統一普通中專、職業高中、職業中專、技校等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學費標準和免學費標準,避免政出多門、標準各異。五是統籌使用教育扶貧資金和城鎮職工、農民工培訓資金,加大對貧困家庭學生補助力度。
2.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職業教育,鼓勵有實力的民營企業舉辦職業教育,或者與公辦職業院校合作舉辦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學校。通過采取財政獎補、選派公辦教師支教、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民辦職業教育發展。落實民辦職業教育實行營利性、非營利性分類管理辦法,非營利性民辦職業院校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土地、稅收及其他優惠政策。
3.著力整合各類職業教育資源。以設區市為單位整合區域內各類職業教育資源,打破部門和行業界限,調整原來職業院校隸屬關系和教職工人事關系,將競爭力弱的學校進行有機整合。通過優化學校布局和專業布點,向具有競爭優勢和辦學活力的學校積聚,在市域內形成以高職院校為龍頭,學校職業教育、企業職業教育和社會化職業教育并舉,分工合理、特色明顯、功能完善的職業教育網絡和結構,讓有限職業教育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4.積極推動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共享。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專業聯盟建設,推進區域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共享師資、課程、實訓設備、技術等教育教學資源;依托職業院校整合各類政府培訓資源,提高培訓社會效益;根據各學校師資、設備情況對專業設置進行統一規劃,形成“一校一品牌”,讓每個學校都能發揮自身優勢,避免專業重復建設,造成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
-
04-211553
-
04-211048
-
04-211231
-
04-21544
-
04-212615